欢迎来到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方网站【官网|登录入口】专注于体育赛事为您提供尊龙凯时官方最新网址、官网入口、网页版、登录入口、APP下载、网页版、手机版、最新版24小时提供在线为您服务,下载客户端尽情体验!尊龙凯时官方网站拥有丰富的赛事资源和专业的服务团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公正、便捷的在线投注体验。
五金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淡水资源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断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间是年年断流,总断流时间是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程上的这种剧烈变化,给淡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势必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
4、是淡水资源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淡水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6、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年代比,人口增加一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6个,扩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一方面,中国的淡水资源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紧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面对淡水资源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决策层和普通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淡水资源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资源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严重。这种由自然、地理、气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淡水资源分布情况,单用软科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用硬办法。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硬办法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就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1、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淡水资源管理体制。重点是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和水量调度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管理机制。同时,加快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程,对有关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归并,强化各区域淡水资源监督管理的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水户参与到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水管理事务中来,促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2、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对水务市场的监管,构建有利于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推进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
3、创新淡水资源管理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在淡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全社会建立节水防污的内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促进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征中央电厂和农业用水淡水资源费,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淡水资源费收取机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调整费用水平。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转让价格,推进水权有偿转让,实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坚信,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但发展,人口的逐渐膨胀,对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变大,并且社会中存在着许多水资源浪费及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而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但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主要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一定的建议。
我国的水资源储量并不是十分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280m3,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标准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中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绿色植被被大量砍伐,这严重损坏了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使得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弱化了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
由于生态及自然环境的破坏,再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分利用以及开采,这使得我国的湖水、湿地面积以及河水发生了萎缩与断流的现象,尤其以黄河水的断流情况最为严重,据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统计,从1972年到1990年这二十九年间,黄河总计有过21年发生过断流的现象,并且存在着一年短两次流的现象,为黄河流域附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1]。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植被面积的大幅度骤减,致使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成为了世界上水土流失情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最为严重。这使得河流的含沙量增大,为水力资源部门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空间分布不均。主要指水资源储量南方多、北方少,东南沿海多,西部内陆少;第二,时间分布不均。主要是指水资源在夏季储量骤增,而在春秋季水资源总量较少[2]。
由于国人对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普遍存在着忽视与淡漠的情况,致使我国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农村的灌溉工程对水资源的浪费状况极为严重,城市居民也由于缺乏节水意识而对水资源存在着巨大的浪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而工业的生产必然会产生废水,再加上我国对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规定较为宽泛,管理也不是十分严格,这使得我国工业及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到了河流中,造成了对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这使得我国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总量越来越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鉴于水资源对人类生存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大,并且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如此严峻,危及到我国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努力做好我国的水资源治理工作变得极为重要,针对这种现状,下面将提出几种能够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的具体策略。
由于我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采用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在生产中对能源、水资源的消耗都十分巨大,而且工厂的排污水量也较大,这严重对我国的水资源造成了浪费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情况。因此,努力做好对水资源的节约、工业污水的治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3]。
作为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状况不均衡的重要战略措施,我国要做好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及监管工作。要从生态、社会、自然等各种因素考虑好这一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工作,努力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
由于我国民众的节水意识淡薄,致使我国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为了较少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浪费,政府、组织及教育部门要努力向人们宣传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使他们重视对水资源的节约及利用问题,养成不浪费水、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地球上的水资源中,有百分之97.46%的水是不能被人类利用的海水,淡水的含量只占2.54%,而能够直接被人们所利用的淡水则只有0.27%[4]。由于淡水资源有限,而海水资源却是相对十分丰富的。因此,研制出能够将海水淡化的技术,将是缓解世界性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措施,对世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具有着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当今我国虽然也在进行海水淡化工作,但是海水淡化的成本巨大,而且效率较低,因此研制出能够大量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人工降雨及海洋冰块技术的利用,来开发新的淡水资源,有效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发展速度的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来那个越来越大,然而,由于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及管理中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及治理工作则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的措施,以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技术的研究,2013,25(6):692-700.
[2]王新华,徐中民,李应海.甘肃省2003年的水足迹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6):909-915.
作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淡水紧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危机。我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l/4,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青岛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沿海城市之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340吨,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尽管引黄济青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水矛盾,但随着城市发展,对淡水的需求日益增加,淡水的紧缺已成为制约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2]。
青岛海岸线km,海水清澈透明,水质优良,具有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自然优势;沿海发电厂、化工厂较多,具备建设电水联产的条件,便于海水淡化的大规模应用。
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财政部联合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指出:到2020年,海水淡化产能将达到250-300万吨/日。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指出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工程示范,到2015年,使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260万立方米/日,且海水淡化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科技部《“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发展重点专项规划》,计划通过5年的实施,使我国海水淡化科技整体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青岛市也开始重视海水淡化技术与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青岛首个海水淡化厂于1998年在黄岛电厂建立,次年投产,揭开了岛城海水淡化的序幕。尽管如此,青岛市海水淡化规模迅速扩大,到2012年底,海水淡化规模可达13万吨/天以上。
1998年黄岛电厂与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合作进行海水淡化研究,建立了300吨/天的热法海水淡化装置。紧接着,2002年华欧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在黄岛电厂建立3000吨/天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2004年3000吨/天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投产,2005年建成10000吨/天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至此,黄岛电厂成为国内首家全部采用海水淡化水解决电厂用水的发电企业。方面,2006年,田横岛建成年产淡水10万吨的太阳能海水蒸馏淡化工程;2010年,青岛碱业公司建立日处理海水2万吨的海水淡化装置;2012年,百发10万吨/天的海水淡化项目即将投产,淡化水并入市政管网用作市政用水。
青岛是我国海水淡化研究的发源地,在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方面形成了良好基础和先发优势。目前青岛市涉及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机构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学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725研究所及以华欧集团为代表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企业等20多家,具备雄厚的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科技支撑条件。特别是在海水淡化的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防腐与防生物附着领域,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良好的基础条件。2008年山东省首家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在中国海洋大学成立,我国高从■院士领导科研人员在海水淡化关键膜材料研制、海水淡化预处理与后处理、纳滤海水软化、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大大推动了青岛市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另外,2006年以来,国际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大会已在青岛举办了6届,每年都吸引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投资商来青参会,就海水淡化装备与配套的创新、脱盐膜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交流研讨,促进产学研管的有机结合,推进产业化进程。
2005年,青岛市被国家确定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2006年,青岛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中国第一个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龙头城市和国家海水淡化试点城市,青岛市加快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方面的步伐;2012年,《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指出,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扩大海水淡化规模和使用范围,探索淡化海水进入市政管网进行城市供水的运营模式,把海水淡化水作为市政供水的重要补充水源。可见政策导向已经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早期建立的海水淡化设备在技术和设计方面相对落后,尽管到目前为止青岛海水淡化装机容量可达13万吨/天,但许多设备存在不能开工或不能满负荷运行的状态。如黄岛电厂1998年建立的热法海水淡化设备已经不复存在,2002年建立的3000吨/天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已经停产多年,其后建立的共计13000吨/天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处于半开工状态。据黄岛电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海水淡化规模远大于电厂需水量,而多余淡化水暂未并入市政管网,因此设备常处于半开工状态。
目前已经建成的海水淡化项目主要用于工业用水,但是浓海水综合利用很少,用途较为单一。青岛碱业公司的海水淡化项目采用“纯碱生产—海水淡化—浓海水化盐制碱—热电联产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每年可以节省6万吨工业用盐,节电1/3,节约化学用品近50%。这为青岛海水淡化产业链的延伸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海水淡化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不但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浓海水还可用于制盐,提取溴、钾、镁、铀等资源。
浓海水不仅含盐量高,而且含有预处理引入的化学物质,如杀菌剂、混凝沉淀剂等。尽管目前并未有浓海水排放造成海洋环境重大变化的报道,但浓海水排放可能引发的海洋环境问题正越来越受相关学者关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的海湾,海水的循环流动性较差,但随着海水淡化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引起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应该会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海水浓度的升高会威胁到特定藻类的生存,对海洋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3]。
立足青岛海水淡化具备的优势,完善淡化水应用服务体系,将海水淡化的实际应用逐步扩大。如:加快淡化水作为市政用水的步伐,并完善相应的水质检测、标准体系。
以海水淡化技术为核心,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链发展,形成海水淡化工程设计与安装尊龙凯时、高性能机械设备研发与制造、腐蚀与防护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浓盐水综合利用(浓盐水盐田制盐、苦卤提取钾盐、溴素、镁盐等化学资源)的海水淡化产业群。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大发展的同时,海水淡化核心部件发展不足,我国海水淡化设备的国产化率最高只有70%以下,核心部件(如: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主要靠从国外进口,这也造成了我国海水淡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尊龙凯时。
开发适应新的高性能膜组器应用的预处理工艺[4],如新的防垢、消毒、防污染的工艺技术、药剂和设备等,这是反渗透成功应用所必不可少的。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25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预处理防生物附着装备——“电解产生次氯酸钠海水预处理装置”,通过原位生成杀菌剂防止海洋生物对海水利用设施的影响,已经应用于国内大型海水工程并列入国家发改委产业化项目。中国海洋大学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正着手开展在海水淡化过程中使用双极膜在线产酸、碱的研究,通过原位产生酸、碱脱除碳酸根离子防止结垢和调节海水pH,该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和较大的科研投入,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海水淡化产业显得越来越重要。依托青岛环境资源的巨大优势,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于缓解淡水资源紧张,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蓝色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苑祥伟,于军亭,张克峰,李梅.青岛市海水利用的主安装分析与对策措施[J].净水技术,2011,(6).
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为7342立方米,中国人均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而大连市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732立方米(以2010年水资源计),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0,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快速发展的工农业经济导致的日益增长的用谁雪球与水资源量的短缺形成主要矛盾。淡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金州以南人口密集地区和海岛地区淡水资源尤为匮乏,严重缺水的紧张局势多次出现。
大连市地下水资源主要为山丘深层地下水。由于部分沿海地带超量开采地下水,2010年全市海水入侵面积达638.3平方公里,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下沉形成降落漏斗,地面水资源濒临枯竭,直接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2010年全市农业用水6.3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1.1%。农业生产用水极为紧缺。持续干旱为保证城市供水,不得不停止农业灌溉用水。为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大连市自2003年开展“集雨工程”,建立水塘1675座,蓄水能力超过450万立方米,让雨洪资源服务于农业生产生活,为农业生产解决了水资源和人蓄饮水难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现在,“集雨工程”在农村遍地开花,初步缓解了农业缺水问题。
2010年,全市中水会用、海水淡化供水1.08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7.0%,取得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良好开端,积累了一定经验。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已成为市政府解决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面对大连市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必须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将节水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贯彻开源节流的方针,全面发展节水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开辟新水源。
在地面水资源总量有限,地下水资源已超过开采限度的情况下,开源主要指开发非常规水源,即把污水、海水、雨水座位供水系统水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纳入水资源配置总体规划并逐步加大实施力度。
城市污水具有水量稳定、易于收集、处理技术比较成熟的特点,应视为城市的主要淡水水源之一。目前,国外的污水回用也很普遍。大连市在国内污水回用领域起步较早,取得了一定成功经验,大连甘井子热电中水回用工程投入运行,日供中水8万吨,大连大石化中水回用工程,日供中水7万吨;大连泰山热电中水回用工程,日供中水4万吨,该些工程均以马栏河污水处理厂、春柳河污水处理厂处理水为水源作为工业生产用水,使大连市中水回用率大幅度提高。
根据靠近海洋的便利条件,把水的文章瞄准了大海。向海洋要水源,把海水转化成淡水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是解决大连市淡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之一。目前仅在部分近海企业和海岛地区小范围使用。建议政府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促进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对海水淡化生产企业购置设备和技术改造给予贴息和一定的税收优惠,对利用海水作冷却水和海水淡化作锅炉用水的企业实行税收奖励,引导和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制造成套海水淡化技术设备,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时空分布不均匀是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大连市2003年以来实施的“集雨工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如今,遍布辽南农村的大大小小的:“集雨工程”项目解决了8万亩农田的生产用水水源,被当地百姓成为“富民工程”。建议进一步推广“集雨工程”,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水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要通过管理只读建设和改革,引导水资源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逐步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
要解决水资源紧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除了推广集雨工程外,尚应采取各项节水措施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安全。
首先,要发展和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等节水农业技术,使水资源得到最有效的节约适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其次,应大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消除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方式,逐步实现喷灌化并提出适合大连实际情况的、较为成熟的蔬菜和果树的节水灌溉工程的配置模式。
建议进一步细化《大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增加可操作性,将节水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广市政节水技术。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维护管理、改进测漏技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漏、努力减少管网漏失量是城市节水的重要方面。使用新型管材和接口,对于减少管网漏失率有一定作用。选用质量好的节水型用水器具,对节约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场所用水起到很大的作用。应建立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扩大节水产品的市场份额。
建议在全市工业企业强制执行行业和产品用水定额标准,推广工业节水技术。提高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率,利用水质稳定技术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减少补给水用量。革新和推广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改进废水处理工艺,使经处理的废水再利用于生产,逐步达到零排放,形成闭路系统。采用低水耗和零水耗工艺,进一步提高节水效率。
大连市是全国发展最快和最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水资源的紧缺日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把节水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开源与节流并重,推广污水回用、海水淡化、雨水利用技术,并在农业、工业、市政等领域采用节水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水资源却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危机,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严重干旱的状况。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危机,进而加剧了水污染现象的日益扩大,水资源日益成为稀缺珍贵的资源。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很多学者将目光转移到海水淡化方面,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进步,这也成为目前海水淡化事业的重要课题。
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应用至全世界范围。据数据显示,全世界海水淡化产量为6000万m3/日,其中采用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占了六成以上的比例,解决了全世界1亿多人口的供水难题。近年来,海水淡化技术不断发展革新,膜分离技术也日益成熟,其绿色、环保、低能耗优势得到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与认可。
海水淡化中,膜脱盐用的关键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能量回收装置与高压泵等关键设备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如今,这些海水淡化所用的关键设备得以不断改善,如能量回收装置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提高,海水淡化的效率不断提升,日益成为低能耗的关键设备,并且被广泛应用在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中。
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工艺过程已经比较成熟,成本能耗不断下降。其中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经历了一级海水淡化工艺、高压一级海水淡化工艺、高效两段法、NF淡化工艺、集成过程以及其他工艺过程,这些过程在丰富的经验之下变得十分成熟,使得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数量不断增加,技术经济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海水淡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日益进步成熟的膜分离技术,其中膜性能和组器技术进步十分大。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膜性能价格不断降低,技术不断改进,从而使得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成本日益下降,其强大的竞争力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和认可。
膜分离技术在海水淡化事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近年来,膜分离技术的不断成熟,竞争力得以广泛的提高。其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和薄膜蒸馏淡化技术是当今膜分离技术的几大分支,它们在海水淡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Forward Osmosis,FO)实行的过程中,通过水渗透压的作用下,从低向高渗透压侧中扩散,也就是纯水一侧渗透到浓盐水一侧。其工作基本原理是,往纯水中加入某种溶质,从而制备成一种驱动液,从而利用其形成的高于盐水的渗透压,促使盐水中的水经过膜进入到驱动液之中,接着将水与驱动液分离,最终得到可以食用的净水。
FO技术应用于海水淡化中,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压力,只是单纯依靠水的渗透压,因此,具有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的优势,可以作为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补充,共同为解决人类水资源危机做出一定的贡献。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Reverse Osmosis,RO)是当今应用较广泛的商业化海水淡化技术,实行过程中,通过外界压力的作用,水会克服渗透压,经过半透膜从高向低渗透压侧溶液中进行扩散。因此,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是通过排斥盐离子发挥作用的,在海水增压的环境下,通过反渗透膜排除海水中的盐分,从而得到净水。这种膜是由半渗透聚合材料制作的,分为中空纤维膜与平板膜这两种。
在海水淡化中,RO技术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也十分广泛。然而,RO技术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需要实行高压操作,存在高能耗、高运行成本、较严格的预处理、存在二次污染等缺点,因此需要FO技术作为辅助,两种技术相结合,共同为解决水资源难题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薄膜蒸馏淡化技术,主要通过多孔性疏水膜将加热的海水蒸发,而散发的蒸汽将会在膜的另外一侧得到冷凝,从而实现海水淡化。这种方法不同于常规的蒸馏方法,将蒸汽空间缩小甚至取消,其中的蒸馏膜难以代替换热面,而目前的薄膜蒸馏装置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式、扫气式与空气隙式这三种。其中扫气式薄膜蒸馏装置配有专门的气体处理系统,具有高供水除气要求的特点;直接接触式薄膜蒸馏装置结构是最简单的,而且运行可以实行自动化,通常会用于实船的应用研究;空气隙式薄膜蒸馏装置分为冷液、热液、蒸馏水三种系统,得名于薄膜与壁面的1毫米空气间隙。
随着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重,海水淡化和水再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膜分离技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作为目前相对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RO的能耗问题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而理论上来说尊龙凯时,FO技术可以将海水淡化的能耗降低9倍,技术进步的空间相对较大。作为后起之秀的薄膜蒸馏淡化装置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在研制高效复合膜得到全新的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低能耗、绿色环保的海水淡化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多,到那时水资源将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从而解决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缺水难题。
总而言之,膜分离技术日益成为海水淡化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不断投入精力和时间,汲取相关经验教训,推动膜分离技术的日益成熟,才会给人类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尊龙凯时淡水资源现状